淮南师范学院“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发布时间:2019-04-01浏览次数:142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淮南师范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淮师院党[2006]11号)提出人才强校战略的要求,为适应 “十一五”期间我院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我院教师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院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1.“十五”期间,是学校升本后的第一个五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采取引进、培训、青年教师导师制、专职兼任教授制、优秀人才科研资助等多种措施,使教师总量得到进一步增长,结构有了明显改善、总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学术梯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基本适应本科教育教学的要求,为学院在本科层次上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年来,我院共评审晋升教授11名、副教授71名;引进和培养了硕士、博士研究生113名。截止到2005年底,专任教师49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11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123人。 
    2.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和我院学科专业建设的要求,当前我校教师队伍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师德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尽合理,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偏少,专业分布不均;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紧缺;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教师队伍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任务还很艰巨;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教师工作潜能的发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尚未形成,不能完全适应我院教学科研,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紧紧围绕我院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围绕我院学科专业建设,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为核心,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龙头,以优化教师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为重点,以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人才为主要抓手,坚持依法治教,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方针,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立健全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与开发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加快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富有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我院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培养高层次人才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 
    1.师德建设  依法执教、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锐意创新,求真务实、端正师风,关爱学生、教书育人,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制度建设  制定和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规范地管理教师队伍,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3.队伍总量  教师队伍总量大幅增长,当量生师比不超过18﹕1。按全日制在校学生规模15000人测算,专任教师总量为840名左右。 
    4.队伍结构  教师队伍的结构趋于合理、规范。 
    ——提高职称、学历层次:教授、副教授总量达到300名,占专任教师的35%;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420名,占专任教师的50%。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名,占专任教师的10%。 
    ——学科专业分布: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分布不均状况得到优化,力争使每个专业有教授1-3名、副教授3名以上,博士1-3名。 
    ——改善学缘结构:进一步加大接收外省高校毕业力度,使外省高校毕业生教师达到300名左右,占专任教师的35%。 
    5.业务素质  教师队伍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将本学科最新成果和前沿知识引入课堂教学,每位教师均能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研究。 
    6.学术梯队建设  通过培养和引进,建设一定数量的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培养选拔100名左右的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争取有1~3的教师成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2~3名左右的教师入选省高校拔尖人才,5~10名左右的教师入选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40名左右的教师入选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四、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按照《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省教工委、教育厅《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强化教师师德建设,使广大教师努力做到积极实践爱国奉献、爱岗敬业、严谨治学、诚实守信和积极进取。同时,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科研方法,具备竞争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崇尚科学、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和对高等教育事业不懈追求与创新的精神。 
    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增强教师的法治意识和诚信意识;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做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加强学术道德教育,树立科学、求实、创新精神。大力宣传和表彰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人人尊敬先进、个个争当先进的校园氛围;强化教师工作的政策导向,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术道德作为教师考核奖惩、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分配等方面的重要依据。 
    2.加强教师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健全和完善教师培训、聘任、考核、奖惩、分配和流动等规章制度。在教师的进修培训、选拔任用、职务聘任、考核奖惩、工资分配、申述仲裁等环节上实现科学、规范管理。 
    3.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专兼结合,资源共享”的原则,形成教师资源配置与开发的有效机制。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继续推行“专职兼任教授”制度,以带动我院学术水平的提高和青年教师的成长,促进学科专业建设。 
    ——加强与产业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鼓励教师承担校外科研项目和实验室工作。  
    4.大力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和学科专业建设急需人才。根据我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和人才供需变化,适时调整、修改和完善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加大引进特殊专业人才和教授、博士力度。今后年均需引进和接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70名左右。 
    5.建立良好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 
    ——构建全方位、开放式现代化教师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把教师的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学术交流贯穿于教师发展的全过程,努力实现教师岗位贡献与专业发展相结合,按照灵活多样、开放高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开发教师现代培训资源,不断加强教师培训网络体系建设。 
    ——坚持和完善教师培训提高制度。按照“立足国内,在职为主,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修改和完善《淮南师范学院教师培训规程》等教师培训制度,实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加大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力度,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业务能力。一是加强对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和教学实践。继续坚持和完善导师制,发挥老年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尽快提高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二是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有计划的选送中青年教师参加教师进修班、短期培训班、单科进修班,支持他们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有针对性的选拔一批业务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进行访学、参与科研,以更新知识结构,开阔学术视野,拓宽研究领域,提高科研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6.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紧紧围绕我院专业设置、学科发展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实行制度倾斜,加速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设立专项资金资助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作用,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继续做好和完善“优秀人才计划”,加大选拔、考核和资助力度,培养能够参与省级科技竞争的学术技术骨干。 
    ——积极为教师评审晋升教授创造条件,对那些有望晋升教授的教师,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以学科前沿为内容的访学、高级研讨班以及专业对口的学术会议,参与校外科研,尽快出成果。 
    ——实行优秀人才资助制度。设立专项科研配套经费,对学术带头人、拔尖人才等优秀人才承担的省级以上科研项目给予资助,并实行优秀人才补贴。 
    ——推进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对35岁以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青年教师择优给予科研资助,鼓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7.按照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有利于稳定和吸引人才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加强教师编制管理。改革编制管理办法,在确保向教学科研一线倾斜的基础上,增加重点专业、重点学科和新建专业的编制比例,为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访学、从事科研创造条件。 
    ——改革教师职务聘任制。逐步建立和推行包括教师在内的全员聘任制,建立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人事管理体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在合理设岗的基础上完善聘任办法,强化聘任环节和聘后管理,实行定期聘任,择优上岗;对不具备高校教师资格和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转岗和分流。 
    ——实行人事代理制度。积极适应人才竞争与人才流动的新形势,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模式。按照“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改革用人政策,对新进人员逐步实行人事代理制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以岗位职责为核心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办法和评价标准,使教师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体系科学、有效、可行。坚持以教师岗位目标评价与业绩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统一评价标准与多元化评价标准相结合,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教师考核的重点是“师德”和“实绩”,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不断改进和完善津贴分配制度。按照“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和“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探索适应人才市场价值和市场规律的有效机制,探索适应现期分配与延期分配相结合、兼顾短期和中长期激励的分配办法,建立重业绩、重贡献,向高层次人才和重点岗位倾斜,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的收入,鼓励教师立足本职工作多做贡献。 
    8.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和改善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和生活工作条件。 
    ——教师是办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专家教授在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 
    ——努力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教学、科研工作量计算办法和考核办法,在整体提高教师的收入水平的同时,使收入分配向成绩突出贡献大的教师倾斜;改善教师,特别是高级职称教师的工作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教师工作室;加快推进教职工住房建设,尽快解决教师的住房困难。 
    ——做好为教师服务的工作。全院各职能部门、服务机构的员工,应树立和增强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师服务的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帮助教师解决工作生活困难,为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创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狠抓落实 
    1.党委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成立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院各级组织和广大干部都要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工程是第一工程的观念,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生动局面。 
    2.各教学单位要在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结合本系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和教育教学要求,切实做好本系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形成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以适应本系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落实,为广大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个人成长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投入。学校每年要列出专项经费用于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经费不低于学校事业经费总投入的3%。 
    4.教师队伍建设在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教学系主任为本系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建立并实施考核制度,将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纳入重要的考核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的落实与检查。根据学院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各教学系的规划,建立科学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加强督促检查与定期考核,把各系和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人才意识、落实人才规划以及发现、培养、引进、使用、服务人才等方面的绩效作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采取有效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实现我院“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